To be or not to be

片段 兒子新婚。他希望老人家能把樓宇轉到他和太太的名下。如果你是那老人家,會怎樣決定呢? 分析 可以從幾個角度去考慮。 第一: 如果你信奉『兒子永遠是對的;他要什麼就給什麼吧!』那你不需再看下去了。 第二:如果他將來『走數』,會大大影響你的生活質素、或心理上不能接受嗎? 第三:他『走數』的機會有多大?要客觀地評估,不能一廂情願地幻想。兒子的性格當然重要,也不妨留意報章上這類事情的結局。 可考量『中間落墨』、想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。 也應明白即使你犠牲自己,饋贈金錢祗屬物質層面,和兒子對你的感情並没有太大幫助。

『信心消失症候群』

片段 譚女士是一大機構的主管。她行政能力之強是大家所公認的 。這天她一覺醒來,突然害怕上班──她忽然信心全失,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!丈夫給她理性分析也無濟於事。其實這些道理她自己也明白,但就是沒能控制着自己的心 。 分析 其實很多成功人士都有過這個經驗:就是沒有來的自己的信心突然消失殆盡 (請參閱前文《有信心?》) 。理性開解的效果是很小的。簡單的做法是如常地去做,扮作正常的自己;等過了一段短時間,信心便會不知怎的又回來了!親人的「看好」也是極有幫助的。也不妨知道這個現像很多人都曾有過,無需大驚小怪。

千萬不要說 ‧‧‧

片段一 公司生意不佳,李先生剛被裁員了。傻強走上前安慰他說:「你的情況我很明白。說不定你因此能得到更佳的前途呢!」 片段二 老林剛買了一件小電器,但回到家裏便不能開動。於是他氣沖沖地走到那店舖,質問售貨員為什麼會這樣!售貨員隨口說:「冇理由吖!等我看看。」 片段三 林小姐向同事張先生直接批評了幾句。看到張先生不悅,於是補充說:「如果剛才的說話令你覺得憤怒,那我便向你道歉吧!」 分析 1. 最令人氣憤的是他明明不明白我的感受,但卻說我明白(你)。即是他已把你定了性,更不會再深入去了解你。 2. 售貨員一開口便得罪了人。『冇理由吖』即是表示客人不是太蠢便是存心找碴! 3. 林小姐的話當然不算道歉──還暗指張先生太小器!「不過既然你覺得受到傷害,那我便呵一呵你吧!」

好孩子

片段 陳太拖著四歲的兒子在街上遇到鄧太。兒子很禮貌地說:「鄧太您好!」。「真是一個乖孩子。」鄧太笑着回應。 分析 想想同樣的情節發生在西方會如何呢? Mrs. Dunn 應該會說:”What a smart boy!” 她不會說 What an obedient boy 吧? 原來在我們的潛意識裏,還是喜歡孩子們聽話、 容易教、 不亂說亂動。西人則不同,他們喜歡活潑、有創意和獨立的孩子!始終中西文化還是有很大差別的。不知日語和韓語又是如何呢?知道的朋友可否賜教?

應該要報仇嗎?

片段 非常理性的教授曾經這樣說:「刑事案上的懲罰有兩個意義。一是令罪犯害怕,不易再重犯;二是以這為榜樣,對大眾以儆效尤。 情感上的報仇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。」 分析 真的嗎?『報仇』其實某程度上是執行(上帝或天道的)公義和發洩被害者的情緒。這行為應該是人類的本能之一吧。( 另一強烈本能情緒是『妒忌』)它對維持社群的公義是很重要的。否則如果有人犯了殺人罪,我們能說死者已矣、人死不能復生,而把罪犯輕輕放過嗎?是否記起一些公眾人物犯 了大錯後說:事情都已經發生了,我們要忘記過去,努力面前吧!你看得出這句話的兩個謬誤嗎? 其一:即使只看將來的進步,這件錯事也需檢討,以作下次的改善。 其二:當然要執行公義,讓需要負責的人負責。 

忠犬

片段 在北極的一個研究所,因為緊急的事故, 要全體撤離。最後一個科學家離開前,把十多頭雪橇犬放在狗房裏,留給牠們足夠一個月的食物。並吩咐牠們不要亂跑,要等着他們回來。也不知甚麼原因,他並沒有把門關上。 怎料因為一個估算不到的情況,科學家們足足要到三個月後才返回基地。他們很忐忑地走到狗房,看看那些忠犬變成怎樣,,, 分析 到底牠們是憑信心等著主人回來而餓死,還是憑本能逃出去覓食呢?如果是人類又會如何?應該有不少人會留下並餓死了。他們的動機可以是忠心,又或者是還未計算好便死了。 科學家們發現狗房裏空空如也。